地點:北印黃金三角、泰姬瑪哈陵、曼達瓦城堡
方式:跟團 - 秋選精采印度-北印黃金三角、泰姬瑪哈陵、曼達瓦城堡6天之旅
表演完黑箱脫逃術的我盤算著要到哪個地方旅遊,原本想參加三國演義團,拜訪一下神往諸葛的遺跡,怎奈曲高和寡湊不成團。剛好 Ds 也要計畫年度旅遊,而且想延續文明古國之旅,因此我們就趕在淡季的最後一波,參加了旅行社舉辦的北印度黃金三角路線。
跟多數人一樣,我對印度城市的瞭解,只限於以前念史地時的德里、孟買、恆河而已 (而且早都還給老師了^^;;)。這次的行程主要是包含以下這三個都市 Delhi、Jaipur、Agra,還有一個在沙漠邊緣的城鎮 Mandawa。(附上google map來瞭解一下)
在城市間移動的交通工具是遊覽車,車程都是六七個小時左右,所以一趟旅途下來,屁屁的彈性變得更好了...(最後一排彈跳性尤佳呀~)
再附上一張黃金三角與台灣之間的相對關係圖,看起來TW真的很小呀~
這篇心得想聊的是此行所見的建築。印度除了是佛教的發源地外,境內也包含了印度教、伊斯蘭教、錫克教、基督教等等大小宗教。以前在外國史課本上讀到政教合一,或是只為了宗教理念不合而興的十字軍東征總讓人覺得不可思議,直到這次身處在這個圍繞著宗教打轉的世界裡才深刻體會。
以下我就憑導遊說的故事印象+圖片來回顧一下這六天的美景。
巴哈伊教---蓮花廟 Bahai or Lotus Temple
這個宗教真的對我很陌生,但它在印度的代表建築---蓮花廟---卻讓人有種熟悉感
這兩個是不是很像呀? 一個像蓮花,另一個則長得像剝開的橘子。雖然這兩個外觀長得很像,但令我好奇的是,為什麼雪梨歌劇院在建築上的知名度遠遠高過蓮花廟呢? 我想到的理由有兩個,一個是蓮花廟的花瓣是對稱且含苞姿態,可能就建築上來講是比較好撐起來吧..(這需要建築or土木達人來解說了),但歌劇院則是由大大小小不同的橘子片組成的,而且是外放的,力學上比較困難。另一個理由則是因為印度有特色的建築已經被泰姬瑪哈陵搶走了,所以蓮花造型就退居第二位,但是澳洲沒有那麼多的歷史故事,所以歌劇院就變成一哥了~^^
印度教---不知名廟
印度教占印度境內最廣的信仰人口,下面這間印度廟是在德里街頭偶然發現的隨手一拍。
此行看過去,發現不管是哪個宗教,印度的廟都有個特色:建築物本體都是用石頭蓋的,而且善用配色。像這間印度廟只用了少少的白色、暗磚紅、奶油黃,但遠遠地就會讓人注意到他。
這是建築物本身的配色,若是到了要供奉祭祀的時候,你也會發現建築物上面會掛上信徒自己編的花圈。以下是我拿飯店贈送的花圈自己排的字...(花不夠...> _ <)
印度教---貝拉廟 Birla Mandir
這是另一間風格不同的印度廟,主體由全白大理石所打造,廟裡不能照相,所以請大家用文字想像。
印度教是多神教,神祇可以分成三種力量,套句導遊小高的說法,就是GOD---Generate(創造) + Observe(保護) + Destroy(毀滅)。而每一種力量又有對應的神明化身,這裡的神明就很多種了..舉凡山川,鳥獸等等都可以是神明,這也就是為什麼我覺得除了澳洲,印度也算是動物的天堂,因為大家崇敬牠們。
貝拉廟裡面供奉的是保護神和祂的太太財富神,信徒們會延著神像的四周走一圈,最後接過婆羅門發的糖果,類似有保平安的意思。
廟裡的窗戶上則鑲嵌了神話故事,看在我的眼裡煞是有趣,因為裡面不能拍照,所以我拿在店家裡拍到的神明畫像來充當一下。
右邊的猴神我問了導遊,他說代表的是機靈智慧,類似我們的孫悟空。
因為象神的畫像or藝術品實在太多了,我順便貼幾個覺得有意思的。
這張則是去年在普吉島的餐廳裡拍的,那時我很好奇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奇怪的生物,現在看起來覺得祂應該也是大象神,只不過從印度傳到泰國後,型態隨著地區的不同而有了些變化。
另外也要談一下印度教的包容性。在貝拉廟的外圍可以看到下面兩個疑似來插花的角色
左邊是耶穌基督,右邊是聖安東尼。兩個看起來都是基督教的人物,為什麼會出現在印度教的外牆呢?導遊說,印度教是多神教,所以連其他宗教的神也被歸成是他自己的神,很有趣吧~
看看其它的行程
北印度-泰姬瑪哈陵-希金達拉-紅堡
北印度-錫克教-曼達瓦-Japur
北印度-鏡宮-琥珀堡-甘地的最後一段路
北印度-覓食
北印度-動物們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